首页
> 信用应用 > 典型案例 > 新华信用杯优秀案例 > 第六届 “ 新华信用杯 ” 获奖案例
宁波市镇海区探索涉企信用建设与修复保护全链条改革

一、事情经过

2024年3月镇海区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契入点,创新信用保护工作,成立浙江首家信用修复保护工作平台(信联信用修复保护促进中心),同步启动信用修复保护主题月系列活动。8月《镇海区涉企信用建设与修复保护全链条改革试点方案》,经宁波市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以镇海为试点推行改革。本次改革以行政处罚对象、法院失信被执行人、IPO上市企业等重点信用主体为对象,精准开展信用修复,全面串联事前事中事后,实行“入市+告知”“合规+培训”“体检+预警”“修复+帮扶”“守信+赋能”等五大创新服务机制16项具体任务。

二、主要问题

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信用建设与修复保护是题中应有之意。当前,企业信用建设和修复保护领域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企业以业绩导向为主,合规经营意识不强,一次性获取全方位信用信息资源路径不够畅通。二是各相关信用监管部门缺乏集成合力,跨部门、跨领域联动协同内驱力不足。三是信用帮扶修复举措缺位,修复过程碎片化,结果应用孤岛化。

镇海区位于宁波市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的核心区,区域内有众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民营经济活跃,民营企业占当地市场主体超90%。而创业机遇与风险并存,创业失败后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企业和个人,生产生活受限,社会尊严受损,具有较强的信用修复需求。

三、创新举措

(一)聚集“三项”服务,创新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机制。一是构建“跨领域”信用修复协同体系。协同发改、司法、法院、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税务、银行等部门(机构),建立信用修复“部门职能清单、事项办理材料清单、权利义务告知清单”三张清单,对服务内容、联动流程等进行明确,全面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信用修复协同体系。二是开发“一类事”信用修复服务指引。搭建信用修复保护“一类事”服务框架,制定“一对一”信用修复咨询、操作指引等工作规程,全流程跟进指导。三是提供“定制化”信用修复专业咨询。在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护航”专区开辟专窗,落实专人值班接待,实现简单问题直接答复、复杂问题由专人跟进。

(二)突出“三大”重点,优化涉企信用修复集成式服务。一是修复流程图表化。绘制信用修复事项办理流程图、配套工作记录表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告知单“一览表”,打造信用修复链式服务供给,共计梳理信用修复事项办理流程节点38条。二是修复对象精准化。梳理司法、行政处罚等重点领域信用修复事项,针对信用修复知识欠缺以及缺乏重启经营的条件等主客观情况,引导民营企业在合理期限内主动纠正行政违法行为。三是修复举措多元化。针对行政处罚对象缺乏信用修复知识,推出企业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指导意见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三书同达”;针对企业“执行难”,区分被执行企业不同经营状况,加大调解助力,引入社会力量,为履约执行保驾护航;针对企业“执行不能”,加大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力度,推动企业破产重整,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循环。

(三)聚焦“三类”需求,提升信用变现全方位服务质效。一是以“信”护“资”,提升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汇集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区营商办首席政策咨询员、各业务部门信用修复与保护专员等队伍,全程参与信用修复工作。二是以“信”助“贷”,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通过强化“政银合作”,以信用为资信,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区内某金融机构迭代升级信用贷款产品。三是以“信”促“创”,激发民营企业创业创新活力。探索建立科创人才创业容错司法信用保护机制,引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镇海天使产业园,为创业失败人才信用修复提供第三方投融资。

四、工作成效

该项工作在宁波市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法治环境专项小组工作例会上作为年度改革攻坚项目进行了交流汇报。探索至今,已累计为10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为52家企业推进信用修复,为修复主体成功获取投融资5000余万元。相关做法被《新华财经》《宁波日报》报道,被“信用中国”《宁波信息》《宁波政法》《法治宁波简报》 以及浙江法治公众号等刊载,入选宁波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

五、社会影响

一是企业诚信经营意识显著加强。通过信用修复保护主题月活动、信用服务入园进企、企业诚信合规指导以及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等方式,切实加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诚信经营机制。

二是信用修复多跨协同联动加强。打破跨部门信用修复存在的信息壁垒及障碍,统筹结合多部门、机构,串联企业信用修复与保护全生命周期,形成部门合力。如某领域技能人才陶某因疫情影响导致项目投资停止,被列入严重失信被执行人,中心通过与法院、金融机构等多方协调,达成信用修复协议,助其重新创业,项目成功启动后带动10人就业。

三是企业信用修复流程优化提升,修复便捷化。打通跨部门信用修复存在的信息壁垒及障碍,初步构建起跨部门信用修复联动协同机制。通过梳理“三张清单”、鱼骨图等方式优化信用修复流程。提供一站式信用修复服务,协同配合修复所涉职能部门,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