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一、事件经过
鄞州区检察院针对第三方服务机构无区别对待企业涉诉信息,影响涉诉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主动聚焦企业诉求,于2024 年 6 月牵头建立多元协同联动机制,创新打造“e 企诉清”企业涉诉信息说明服务数字化应用,提供个案澄清说明、暂缓信用惩戒、企业信用修复等多元司法服务,为诚信市场主体构筑更为全面的司法保护屏障,护航涉诉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问题
鄞州区检察院在走访调研及案件办理中发现,近年来,企业涉诉信息会被第三方机构抓取并提供给金融机构,但这些信息并不必然完整、准确,往往仅显示企业被诉这一事实,并不包含诉讼标的、案由等具体事项,使得企业信用不能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客观评估,进而导致这些企业的融资贷款受到限制,甚至出现停贷、催贷、断贷的严重后果,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对涉诉企业诉讼信息的无区别对待,还会导致潜在的交易对象、应聘对象因此产生负面认知,影响招投标机构等部门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如鄞州某劳务公司曾因一起诉讼标的额为几千元的劳动合同纠纷导致银行贷款审批进度缓慢,使其在疫情期间的经营雪上加霜。探索企业涉诉信息澄清机制、建立客观权威的涉诉信息说明服务平台,对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创新举措
针对上述问题,在鄞州区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鄞州区检察院牵头,联合区法院、区公安分局于2024年6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宁波市鄞州区企业涉诉信息澄清办法》,共同构建企业涉诉信息说明服务机制。通过发挥司法机关协同联动机制作用,共同研判跟进,提供个案澄清说明、暂缓信用惩戒、暂时性替代执行等多元司法服务,力争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诚信企业权益影响,解决涉诉企业“个性化”需求,帮助破解急难愁盼问题。同时配套打造“e企诉清”企业涉诉信息说明服务数字化应用,开发公开文书查询、文书风险索引、诉中信息说明、个案指导澄清、企业信用修复五大服务场景,实现跨部门协作、全流程闭环。
公开文书查询场景的设置是源于鄞州区检察院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第三方服务机构及平台普遍存在提供的企业涉诉信息笼统、法律文书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且这些平台对涉诉企业的诉讼身份进行无区别对待,导致企业潜在的交易对象、应聘对象产生负面认知,也影响金融机构、招投标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基于此,平台将法院、检察院官方涉诉信息查询网站(如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12309中国检察网)进行集合,帮助上述主体能够“零成本”高效、及时从权威渠道获取完整、准确的涉诉信息,从源头上规避第三方平台带来的“负面信用评价”。
文书风险索引场景将司法机关所有对外的法律文书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和标注,红色代表高风险、黄色代表中风险、绿色表示无风险。企业及银行等机构在输入“文书名称”和“诉讼身份”后即可查询到该法律文书的颜色等级,自主获悉文书对应的诉讼风险,以解决一批确无诉讼风险的法律文书给企业信用凭添的“负面影响”。
诉中信息说明场景则是针对进入诉讼流程、尚未办结的案件,企业因涉诉信息被不完整、不准确获取,导致在融资信贷、招标投标、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企业生命周期重要环节遇到困难,需要司法机关对涉诉信息予以客观说明或予以澄清的,可通过书面方式向司法机关提出申请涉诉信息澄清服务。流转至对应司法机关后,由该司法机关出具《企业涉诉信息说明函》,对申请人的涉诉信息予以说明。
个案指导澄清场景包括诉后个案澄清、暂缓信用惩戒等司法服务。主要是针对企业诉后面临生效裁判执行时衍生出的“个性化”需求,如遇企业生命周期重要环节,平台将因案施策、发挥协同联动机制作用、组织开展个案研讨,通过采取暂时性采取替代执行措施、暂缓纳入失信名单、实质性化解行政纠纷等手段,因案施策,帮助企业破解急难愁盼问题。
企业信用修复场景则是针对企业因自身存在的不良信用记录,如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债务未执行、被行政处罚等,在改善和纠正后,申请对其因前述行为导致的信用受损问题进行修复,由公检法协同联动、分析研判后帮助企业在行政审批、资质认定、资金补贴、市场准入等方面解除受限。
四、工作成效
目前已帮助十余家中小微企业澄清涉诉信息、修复企业信用。如宁波某企业在进行上市审核时,其法定代表人因曾是一起刑事案件的证人而被审核机构要求出具其与该案无关的证明,通过司法机关协同联动个案澄清说明服务帮助该企业推进上市审批进程。
五、社会影响
“e企诉清”企业涉诉信息说明服务数字化应用作为由司法机关共同打造的官方平台,具有权威、及时、高效的特点。随着平台的深入运行,能够有效集成司法机关的法治保障职能,为企业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增值法治服务,还能帮助消除各方信息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提升企业信贷融资、招投标等经营机会,守牢中小微企业的生命线。同时也为助推企业良性发展,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鄞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