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一、基本情况
在义乌市不断深化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国际陆港电商城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围绕需求导向、应用导向、创新导向,积极探索以信用为基础的管理服务模式,引导企业自主守信践诺,提高电商城入驻主体守法经营和文明意识。结合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义乌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构建“信用+电商园”数智管理服务场景,包含安全生产、创建卫生、综合治理、网格日常管理、附加项五个子场景。通过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奖惩,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电商园管理机制,拓展信用激励途径,以“正激励”引导企业自觉强化信用管理,营造诚信经营氛围,构建优质的电商生态圈,真正实现从“管行为”到“管信用”的转变。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评价数据清单
电商城信用评价以日常考核分为基础,从安全生产、创建卫生、综合治理、网格日常管理、附加项5个维度进行数据归集(详见表1),同时结合省、市公共信用评价信息,建立数据清单,全面厘清数据归集范围和归集方式。
其中,日常考核分通过考核小组实地考评、查阅企业资料等形式开展评价,确保数据归集的准确性,精准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表1:电商园日常考核分构成表
序号 | 构成 | 具体内容 |
1 | 安全生产 | 包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联络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15项内容。 |
2 | 创建卫生 | 包含卫生状况、文明创建、车辆停放等7项内容。 |
3 | 综合治理 | 包含治安管理、遵纪守法、规范经营等9项内容。 |
4 | 网格日常管理 | 包含网格企业日常表现情况。 |
5 | 附加项 | 包含工作配合、荣誉申报、社会公益等5项内容。 |
(二)构建指标体系模型
1.指标体系构成。电商城信用评价由浙江省公共信用分、义乌市公共信用分、国际陆港电商城日常考核分三部分构成。入驻主体的最终考评得分(满分100分)=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分*40%+义乌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分*30%+国际陆港电商城日常考核分*30%。
2.模型构架。电商城将信用体系融入管理服务全生态,将企业信用列入招商源头审查指标。企业入驻后,通过嵌入的线上平台信用审核系统,审核企业信用等级,同时结合企业日常管理考核,精准企业信用画像,制定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并将奖惩情况上报市信用办。对信用评价高的入驻企业,优先享受园区相关优惠政策,从而促进电子商务行业信用水平提升。
3.评价结果等级设置。根据考评结果,将入驻企业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90分及以上的,评定为A级企业,实施信用激励措施;80分(含)-90分的,评定为B级企业,不奖不惩;80分以下的,评定为C级企业,实施信用惩戒。
(三)实现数据反馈闭环
电商园入驻企业信用评价结果每月中旬推送至市信用办,全市各部门运用市级评价数据开展联合奖惩,并将奖惩结果反馈回共享平台,共享平台将奖惩数据关联至评价主体,从而建立数据闭环,实现信用数据跨部门互通共享。
三、应用成效
一是将企业信用列入招商源头审查指标,筛除信用等级为E企业的同时,从企业入驻开始植入“信用”基因,将信用核查、信用承诺书签订作为企业入驻审批时的必备工作。通过将信用承诺纳入企业档案,约束企业将诚信作为基本服务理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不断提升对信用的重视程度。目前已累计开展信用分查询3196次,接受信用咨询162次,收集企业投诉案件32件,完成矛盾解决32次。
二是围绕“信用+电商城”建设,探索“信用+”应用场景,增设两新“积分超市”信用板块,通过积分兑换、优惠券发放等方式,以多样化的参与途径、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更实际的奖励回馈,充分发挥企业内党员激励带头作用,提高企业守信意识,让信用变成看得见的“财富”。
三是针对评价等级为B级及以上的企业,免费提供VIP增值服务。通过邀请参加校企对接、人才双选会等开展人才输送服务,累计为316家企业输送人才3965余人次;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利用“信用+金融”,为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对接金融服务机构、人社局等,累计协助13家企业完成贷款审批并成功借贷660余万元;给予企业优先参与电商活动的资格,累计开展各类电商培训沙龙63场,参与人数超4800人次。
国际陆港电商城着力打造电商园区信用智治样板,以信用强服务、促创新、增业务、保规范,推动信用宣传不断深入,引导企业自觉关注信用、提升信用,从“他律”向“自律”转变,促进企业诚信规范经营,培育优秀企业队伍不断壮大,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逐步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信用+电商园”园区治理基层试点建设经验,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行者,助力义乌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