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用应用 > 典型案例 > 新华信用杯优秀案例 > 第六届 “ 新华信用杯 ” 获奖案例
“信用+外国人服务”护航义乌国际贸易

为解决在义外国人身份确认难、赊账交易风险难把控、承诺-践诺守信笃行难等痛点,全国首创外国人诚信体系建设,打造外国人信用平台,多领域谋划信用+外国人服务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外国人承诺-践诺守信笃行,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贡献信用力量。

一、建设背景

(一)市场同质竞争,急需推进外国人承诺-践诺诚信体系建设

义乌是一座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疫情前每天有近3万名外国人在这里洽谈生意,10万吨商品从这里流向215个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市场约有6个大类4202 个种类33217个细类 170万个单品,商品集中化经营与同质化竞争特征显著,商户在客源和利润角逐中,采用降低定金和赊账支付等方式吸引外国人,但外国人践诺失信事件频发,突出表现为:货款支付不及时、恶意拖欠货款甚至发生跑路事件,信用贸易面临严峻考验,外国人诚信体系建设呼声日益高涨。

(二)外国人人员复杂,迫切需要信用加持

在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义乌常住外国人1.55万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最高峰,数量还在不断攀升,大多来自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外资主体9000多家。但外国人人员复杂,生活习惯、传统习俗、价值取向等均存在国家和地域差异,市民化服务管理迫切需要信用加持。

(三)多元管理评价,急切形成精准服务合力

多部门分头管理、各自评价、分散服务等是当前对外国人管理与服务的现状,这种分散式的管理与服务带来诸多的弊端:一是部门登记的外国人信息标准不一,数据缺乏部准确性,不利于精准匹配来体现外国人现实表现;二是单部门资源,无法保证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的需求。三是部门服务内容和形式有重合,但未进行整合,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基于上述各种,义乌市着力建设外国人承诺-践诺诚信体系,打造外国人信用平台,多领域谋划外国人信用+”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外国人承诺-践诺守信笃行,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贡献信用力量。

二、创新举措与成效

(一)依托市外国人信用平台,精准外国人信用画像

2019年开发义乌市外国人信用信息平台,持续推动各部门定期报送外国人信用数据,全面归集在义外国人基础信息、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等,通过多维度评价,精准刻画在义外国人信用画像,形成个人信用报告,为全市各部门信用场景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二)外籍商友卡创新外国人承诺-践诺监管闭环

全国首创外籍商友卡赋能应用,实现在义外国人发放全覆盖,商友卡张贴本人头像照片,用中文标注外国人基本信息,并赋予身份识别的唯一编码,便利服务应用于日常身份核验、乘车、就医、就学、市场采购、投资、消费等方面,给予市民服务体验。目前止,商友卡办卡量已经超过31.6万张,已实现25个应用场景,涉及公安、外事、科技、商务、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数据通过标准格式进入外国人信用平台,形成数据闭环,不断夯实外国人信用数据。

(三)谋划外国人信用+”,转化承诺-践诺数据价值

依托外国人信用平台,多领域谋划信用+外国人服务管理应用场景,实现外国人数据价值转化。信用+签证便利:今年以来1097余名信用良好的外国人发放2-5年期的居留许可,258名外国人免出境直接换发工作居留。信用+联合惩戒:今年以来对491名失信的外国人实施信用惩戒,予以罚款、拘留、限期出境、遣送出境、不准入境等惩戒措施;针对恶意拖欠货款的外国人,公安局出入境、经侦部门联同科技局开展联合惩戒,通过经侦预警平台予以公开,列入失信采购商黑名单,金年促使10名外国人主动支付拖欠货款达300多万元。信用+外国人采购:全面实施外籍商友卡在市场显卡交易模式,将市场经营户、外国人、外贸公司和翻译等贸易主体纳入信用管理,为经营户和外国人创造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依托义信购微信小程序,扫码外籍商友卡实现外国人信用查询和交易合同承诺-践诺信用互评,增强市场经营主体和外国人之间的诚信度,确保市场采购顺利进行。目前义信购小程序拥有7万经营户用户和2万外国人用户。

三、社会效益

(一)信用+数据通过外国人信用一张网建设,实现外国人信用一盘棋的管理局面,实现多部门平台共建,信息共享,结果共用。目前平台已归集22个部门共570多万条外国人数据,拥有超过100万人的外国人主体信息,通过信用平台基本实现外国人个人信用画像,真实体现在义现实表现。

(二)信用+采购促进外国人在义诚实守法诚信经营,确保经营户和外国人贸易顺利进行,有效维护了经营户和外国人的利益。目前外国人个人意识意识明显增强,在与人交流中也将商友卡作为信用名片使用,2019年信用采购案例获评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并在当年全国信用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三)信用+监管通过外国人信用画像,多维度信用评价,有效区分好与不好,实现外国人精细管理,目前公安、科技、外办等17个部门在签证便利化、工作许可、采购商人才评价等业务中实施联合奖惩,助力形成管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