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兴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级社会信用体系相关政策,不断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监管制度,诚实守信文明风尚加快形成。嘉善县以姚庄镇横港村为试点,建立信用积分机制,将“信用+”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将“无形信用”转化为“有形价值”,有效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信用积分做法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经验清单,入选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一、以“信”筑基,建立信用积分“新机制”
一是制定信用积分细则。以信用为抓手,以基层治理为导向,将村级自治、村规民约中的乡风建设、村级事务、村域治理等量化为具体指标,设置涵盖党建引领、人居环境、志愿服务等10余个方面的信用评分主项,吸纳村容村貌管控、司法信用等特色指标。由村民、新居民、微网格长等集体讨论赋分标准,全体户长签字承诺后施行,最大范围提升群众认同感,信用积分参与率已达到100%。
二是构建多维评价模型。构建“信用基础分+村级考评分”的评价模型,组建党员带头的积分考评小组,农户自行申报“信用基础分”,考评组定期评定“村级考评分”,综合赋分后再经网格复评、“两委”复审、村监会复核形成最终得分,同步录入“一户一表”,作为“信用户”评定的有效数据,以加分正向激励,以扣分负面约束,调动村民自治和参与网格治理的积极性。
三是搭建数字积分平台。打造数字化积分应用平台,实现信用积分可视化,积分储存、查询、兑换实时可操作。平台定期晾晒家庭积分排名,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多跨打造“嘉园”“便民”“智治”“金融”四大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黏度和热情。
二、以“信”促治,推动基层治理“有温度”
一是守信激励提升村域治理实效。将群众路线与信用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信用治理在基层生根。吸纳村民代表、网格员等共同参与信用积分评定,对主动发现上报消防隐患、矛盾纠纷、案件线索设置大额奖励积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村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近五年下降50%,化解率连续5年高于99%,连续10年无县级以上信访。
二是诚信经营助力集体经济增收。在持续推进村民个人信用建设基础上,延伸设立民宿、农家乐、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积分,引导经营主体诚信经营、守信践诺,探索“信用+金融”新板块,推动诚信商户享受更多金融便利,以村域信用体系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近5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400万元,增长5倍;2024年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经营总收入近1200万元。
三是信用赋能激发乡风文明活力。每年按一定比例在总积分靠前的农户中评出先锋户、优美户,列出合格户、需提高户,推动全村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形成守信践诺、崇德向善、环境共治、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全村垃圾分类准确率超95%,8条村级河道从“黑臭水”改善至Ⅲ类水质标准,横港获评金融系统省级“信用村”。
三、以“信”提效,实现诚信价值“可变现”
一是“积分+购物”畅享消费优惠。积极拓宽信用积分转化渠道,为村民办理信用积分联名卡,打通积分便捷消费通道。村民可直接在村信用积分超市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物品,或直接持“信用”卡到镇域内合作商超、电影院以95折“刷积分”消费,购买姚庄镇承办的体育赛事门票。当年度未兑换的积分,以“1积分=1元”的折算方式,年末直接折现到户。
二是“积分+分红”促进家庭增收。“信用户”可获推荐到附近民宿、餐饮店就业,到姚庄数控实训基地免费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在长三角“YAO相帮”共富工坊获得零工岗位。创新“股权+人口+积分”村集体分红模式,以经济合作社“社员股权”、户内新增人口和农户积分值为基础,按不同比例分配收益,累计分红115.18万元。
三是“积分+金融”享受低息贷款。打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渠道,信用积分成为村民融资贷款的重要信用凭证之一。年度积分超1000分的“信用户”无需抵押担保,即可获得银行低息信用贷款。2024年,全村累计授信348户,授信金额7161万元,贷款金额3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