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发挥信用在促进供需有效衔接、资源优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关键作用,杭州市临平区聚焦非依法必须招标工程(“小额工程”),从招投标市场切入,以“监管信用+公共信用”应用场景建设为抓手,贯通标前、标中、标后管理,探索构建“信用+”全链条监管模式,着力打造公平公正、透明诚信的一流营商环境。
量大范围广、投标企业多、规则不完善等是各地小额建设工程可能面临的监管难题。为此,杭州市临平区出台小额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管理办法,配套制定施工、监理、代理三大类主体信用管理制度,对诚信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结果、加扣分分值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将项目全过程管理要求量化为204项监管信用评价指标。
同时,临平区同步上线小额工程综合平台,对项目标前、标中、标后不同阶段的进度及效果进行全程监管,以此为依据形成“监管信用分”和“公共信用分”,并形成最终的综合信用分,作为相关经营主体下次参与工程项目招标的参考,逐步引导经营主体形成守信用、保质量的良好理念,保障经营主体公平竞争机会,促进市场良性循环,切实提升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监管力度。
据了解,“公共信用分”通过行业评价基准组件接入,由平台自动获取。“监管信用分”根据评价指标搭建算法模型,在所有单位初始分值一致的基础上,通过加扣分制形式表现,实现信用分自动生成、溯源留痕。以施工项目为例,若某家施工单位在中标后的施工环节出现未按计划施工、未按照投标时承诺的施工人员配备、未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内容等各种细节,平台将对其自动扣分。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临平区还聚焦评标环节公正公平,打造出一套小额工程电子暗标评审应用系统,通过抹去投标人信息、颗粒化拆解标书、随机重组为“新标书”供评标专家审阅,最大限度减少评标专家被“围猎”的问题。
截至目前,临平区共计搭建政府端、市场端200余种算法模型,实现对项目立项、工程交易、合同签订、施工现场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红”“黄”预警,及时预防应招未招、拆标分标、现场管理缺位等问题。自2021年实施小额工程信用应用场景建设以来,临平区小额工程履约率由不足5%提升到95%以上,提前或按期竣工项目占比达96.55%,按期完成审计项目占比达95.24%,小额建设工程领域实现“零投诉零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