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用动态 > 市县动态
【试点经验】多地探索,多点开花!浙江个体工商户试点建设成效显著(三)

2023年以来,省信用办、省信用中心积极推进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全省26个单位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推动浙江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信用浙江”公众号将对26个试点单位的亮点做法进行专题推送。

08 鹿城未来农贸商户综合评价体系

试点单位:温州市鹿城区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市场监管局

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提炼农贸市场先进管理经验,探索农贸市场发展路径,不断创新拓展未来农贸各类场景应用功能。

(一)监管流程再造。一是重塑评价体系。从食品安全、长效管理、公共评价和奖惩公示等方面,由农贸市场、辖区监管所、社会消费公众以及上级单位对商户进行评价。二是重塑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监管指标、市场长效管理指标、社会公共评价指标,弹性奖惩公示指标为综合评价体系的额外加分项和扣分项。

(二)深化多跨协调。未来农贸平台的商户信用管理子系统已贯通区、市、省各级市场监管局数据,以及农业农村、环保、综合执法等行政部门数据;在公检法领域已贯通法院失信数据;同时将物业纠纷、债务纠纷、民事判决未执行等其他社会公共信用数据用于预警监测。

(三)科学分类实施。一是建立商户信用分类指标体系。重点从商户基础属性信息、经营动态信息、监管信息、关联关系信息、社会公共评价信息等方面构建分类指标体系,科学赋予指标权重,并根据监管实际不断更新调整。二是建设市场统一信用管理系统。迭代“未来农贸”2.0 版的信用管理功能,并做好与相关业务系统的对接,建立信息归集、分析加工、共享应用的闭环模式。三是按照评价结果实施自动分类。区市场监管局统一负责对全区市场商户进行信用等级分类,按照信用评价得分由高到低将企业分为信用等级优秀、良好、一般、不良四级。

(四)强化实践运用。一是健全信用公示机制。通过全省农贸市场统一门户网站、各市场管理公司门户网站、市场信息公示大屏等各类软硬件设施,实现农贸市场经营行为及信用信息全面公示。二是开展信用分类监测。强化对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督和引导,持续推广市场“红黑榜”警示场景,引导市场和商户依法诚信经营。三是强化信用优秀奖励。根据《鹿城区农贸市场商户信用分类管理办法》,每年对信用考核为A级的经营户根据排名情况给予摊位租金减免的优惠。

09 德清东城时代放心消费数治商圈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试点

试点单位:湖州市德清县市场监管局

德清县以德清东城时代放心消费数治商圈为试点区域,创新构建放心消费四色信用码,打造“信用+数治商圈”,有效提升商圈综合信誉度,激发消费潜力。

(一)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一感二度”(安全感、诚信度、满意度)等3个维度,制定《放心消费“数治”商圈四色码指标体系》,包括11项二级指标。其中,“安全感”包括消费安全、消防安全、社会安全、卫生安全、商圈巡查、网格检查6项指标;“诚信度”包括信用建设、道德文化、文明经营3项指标;“满意度”包括消费投诉和消费评价2项指标。通过制定评分规则,建立诚信档案,按得分赋予商户“绿蓝黄红”信用码。

(二)推动部门协同和数据归集。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归集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税务、商务、信访、综合执法等15个部门数据,包括食品安全、消费投诉、行政处罚、纳税信用等,实现各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建立放心消费商圈“数治”化平台和驾驶舱,实现系统集成、数据归集处理和商家信用评价。

(三)动态实施信用评价。根据指标评价体系,由系统自动生成绿码、蓝码、黄码、红码,并实时动态更新。每户商家的信用码自动在商户门前及大屏上展示。商圈四色码具体设置为四个等级,对应“绿蓝黄红”四色。

(四)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四色码作为政府部门监管执法的参考依据,实施“信誉好少检查、信誉差多检查”为原则的信用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同时,将商圈大数据平台、“四色码”评价体系与金融授信结合,联合县农商银行对商户实施无感授信、动态管理。无需商户申请,银行根据信用信息直接向商户进行授信,并对绿码商户降利率提额度。目前商圈内个体工商户已获授信超500万元。

10 南湖区“信用+创业担保”应用试点

试点单位:嘉兴市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南湖区人力社保局

2023年以来,南湖区在“创业担保贷款在线”应用基础上,融合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结果,迭代“信用+创业担保”系统,有效破解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

一是靠前推送,创业贷款再扩面。融合发改部门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结果,与银行共建信用积分评价模型,对创业群体形成立体画像,并向有创业贷款意向的个体工商户精准推送贷款政策信息、服务链接。2023年以来,已向450余户个体工商户推送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76万元。

二是优化流程,创业服务再提效。为破解创业群体申请贷款手续繁琐、流程复杂等难题,开通创业担保贷款全流程线上直办,登记注册6个月以上3年以内且正常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且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尚未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手续,通过浙里办渠道搜索“创业担保贷款”的方式,可以享受“一键申请—人社认定—银行放贷”模式,资格认定时间从线下办理7天缩短为线上认定1天;放贷流程从原有的提交5-6份材料、历时至少1个月,减少为不用再向政府部门提交和领取纸质材料,实现零次跑。

三是政策扶持,就业倍增效应再释放。积极落实《嘉兴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对特定的重点人群发放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利息给予全额贴息,其他人员给予部分贴息。以贴息补助降低个体工商户经营融资成本,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2023年以来,已发放贷款贴息140.99万元,创业带动就业146人,扶持一人创业平均带动5.21人就业。

11 筑牢电商“诚信基因”应用试点

试点单位:嘉兴市海宁时尚潮城电商产业基地(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

海宁皮革城-时尚潮城电商产业基地积极开展信用场景试点建设工作,建立了以基地商管系数考核为基础,以皮城大数据平台为核心,以数据指导经营,以技术强化管理的“信用基地”建设运行机制,

一是搭建信用商户平台。结合基地商管考核系统,建立自动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构建、数据采集和管理、评价处理和等级发布等,并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基地商户总体运行成效,实现对基地商户信用状况的“精准画像”。

二是构筑知识产权数字治理平台。打造“知源码”项目,实现时尚产业的知识产权存储、溯源、出证、展示、分析及原创身份信息的锁定,破解监管难、维权难的问题,提升监管和服务能效。截至目前,基地累计注册“知源码”企业20家,专利授权数量186件,协助基地商家成功维权2起。

三是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强化信用结果应用,基地在赋能扶持过程中,优先考虑诚信经营商家。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家B级以上商家享受了基地提供的技术服务优惠、平台活动优先提报、免费投流等服务。此外,对失信商户实施警示、处罚、退出等不同惩戒措施,反向约束商户。目前已对信用风险较高商户发出约谈、警示10余次。

四是推动协同共治。重点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联合政府监管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并结合知识产权专项整治工作,对侵犯知识产权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开展专项排查,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

12 平湖市曹桥街道诚信商圈应用试点

试点单位:嘉兴平湖市发展和改革局

平湖市通过“诚信商圈”应用场景建设试点,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是加强数据归集,设定评价模型。建立涵盖数据上传、服务感知、监管录入等3个方面的全方位立体式数字台账。从遵纪守法、诚信经营、规范管理、环境卫生和加分项等5个维度共26项评价指标,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精准画像”。对照评价标准,将试点范围内的个体户分为四星、五星级诚信商户。

二是打造“诚信码”,实施差异化监管。通过“红印曹桥”数字化平台,拓展生成商户电子“信用身份证”—商户诚信码。五星级商户可享受“信用+融资”“信用+容错”“信用+引流”等5个惠商服务。四星级商户将被列为常态化监管对象,每月随机抽取20%的比例进行线下检查。目前已开展首批信用评价,评选出180余家五星商户并进行颁奖。

三是开展信用激励,提升守信主体获得感。不同信用等级的个体工商户可享受差异化的信用贷款及消费立减金等。例如,试点区域内五星商户可享受“商易贷”产品,贷款额度最高50万,最长可贷3年,信用类最低执行利率为4.35%;参与农商银行收单商户扫码支付立减活动;上线丰收联盟商户票券一元购活动,助力商户引流。

13 越城区批发零售类个体户“信用评价+信用贷款”试点

试点单位:绍兴市越城区市场监管局

越城区积极推进批发零售类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建设,对2500余家批发零售业个体工商户进行精准“画像”,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帮助缓解资金压力。

一是提高银企信息对称性,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加强银企对接,主动为有贷款需求、信用评价较好的个体工商户牵线搭桥,为其注入金融活水。以绍兴某农商银行为例,截至2023年12月底,已为43家个体工商户成功授信,资金总额达2900多万元,有力缓解了经营者的资金压力。

二是优化融资和贷款政策,推出更多适配需求的金融类产品。印发《个体工商户金融产品目录》,23家银行共发布“商户便利贷”“云商贷”“个私业主贷款”等48个金融产品,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强化信用“画像”准确度,助力评选名特优新类个体工商户。通过信用评价模型,对个体工商户进行赋分,并结合自身特点,在2500余家样本中评选出7家越城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其中,“知名类”2家,“特色类”3家,“优质类”2家。

四是加强信用分类监管,打造“部门有感、企业无感”的良好营商环境。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将个体工商户按照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的类型,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对高风险个体户的日常检查和抽检频次,降低对低风险个体户的检查频次,并动态调整。

14 新昌县天姥管家

试点单位:绍兴市新昌商城有限公司

新昌县积极推进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工作,通过构建应用框架、完善评价体系、推进场景应用,信用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构建主体应用框架。新昌县天姥管家已建成“两平台四端八模块”为主体的应用架构。“两平台”即“浙里办”“浙政钉”2个官方平台;“四端”即用户端、商家端、后台端、监管端4个端口;“八模块”即主体服务模块、一刻钟数字生活圈模块、商家码模块、服务组合智能推荐模块、消费券流转模块、数字化补圈模块、商家评定退出模块和商家星级榜模块。

二是完善评价体系。天姥管家平台对入驻企业的等级评定由订单量(A)、订单评价均分(B)、企业信用分(C)、客户回头率(D)、商家转发服务量(E)、订单完成率(F)等6个指标组成,其中信用分权重为20%。

三是推进场景应用。“商家入驻+信用”场景。商家提交实名资料入驻申请后,平台审核端将先行核对商家企业信息、信用信息等数据,对信用评价等级较差及差(即低于750分)的个体工商户拒绝入驻平台,对等级为优秀(A≥850分)的,可减少其他审查环节,加快入驻审批流程。“商家建设+信用”场景。将商家综合性等级评定结果(分为无评级、及格、一般、良好、优秀5档)展示在天姥管家应用服务端的商家服务展示列表以及商家码中,用户可择优选择商家下单预约服务,如新昌县某电器经营部,自评定优秀以来,订单量提升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