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政务服务局以深入推进“公优廉一体化”监管平台建设为重点,重塑业务流程与监管链条,逐步形成“三位一体”信用评价体系,全力打造招标代理行业信用管理的“温州模式”,助力温州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整合代理信息 实行“一库统管、全市共享”
一是建立全市统一诚信信息库。依托 “阳光e网”交易公共平台,全省率先建成投用“招标代理诚信信息库”,全信用信息要素全入库,实名制认证、电子化管理、社会化公开。截至目前,“招标代理诚信信息库”集中入驻268家代理机构,专职人员1983名。二是推行“守诺守规”双承诺。坚持“承诺为信”,进入交易平台前,企业签订信用承诺书,承诺守信守规,进行事前预警;开展业务前,项目负责人提供信用承诺书,承诺规范执业,强化主体责任。三是创新代理行业“集体亮诺”。充分发挥招标代理行业自律的导向作用,依托每年“8·8诚信日”活动,组织开展集体面谈、诚信宣誓,倡导形成“承诺—践诺”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突出实战应用 实现“严格守诺、规范践诺”
一是依法公开招标代理失信信息。坚持市县两级联动原则,建立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对发生在各领域各区域的招标代理失信行为、失信信息等,采取统一归集、统一发布、动态调整的方式,依法向社会公开,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动格局。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发布26家招标代理机构18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二是实施招标代理人员“一码一信用”。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全国率先推出“电子代理码”,实现“一人一码、一码一信用”的“码上管理”,将“代理码”作为招标代理人员“电子身份证”,真实记录个人全生命周期执业情况,全景展现个人的信用全要素信息,方便招标人“码上查询、公开比选、择优选用”,引导从业人员注重个人执业信用建设。三是保障招标代理人员“守规践诺”。结合进场“守信守规”承诺内容,创新推行招标代理退出机制,即开标结束后,招标代理专职人员在完成评标准备工作后,退出评标室,减少评标活动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
(三)健全信用评价 推行“一标一评、全程闭环”
注重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突出“管人”理念,率全国之先开展对招标代理从业人员的评价,并开发建设招标代理评价系统,实行“一标一评”。招标代理活动结束后由项目业主、中心人员、监督部门对招标代理机构和人员进行“线上”“指尖”评价。评价情况自动记入诚信信息库,评价结果作为星级管理依据对外公布。自实施信用评价以来,已累计对76家招标代理机构和人员因失信行为进行扣分,对11家评价较差的招标代理机构负责人进行谈话教育,倒逼招标代理“守信守规”。
主要成效及社会影响
(一)“职业身份”认定,净化招投标市场
“代理码”作为招标代理人员“执业身份”证明,一人一码,破解了一人在不同代理机构注册和任职的行为,有效遏制了一人经营多家代理机构的现象,清理了一批非规招标代理机构。实施“代理码”管理后,温州市代理机构数量由420家减至280家,有力净化了招标代理市场。
(二)“码上选用”代理,规范招标代理行为
“代理码”解决了招标人选代理难的问题,截至目前,温州市共有300多个项目实行“码上”择优选取代理服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目前诚信库中具备高级职称58人,中级职称205人,各类工程类执业资格585人。信用不断升级,五星、四星代理机构和人员数量大幅上升。
(三)信用共生共享,推进招投标大市场形成
全市11个县(市、区)共用一个信息库,共推一个评价制度,共享一个“代理码”,切实打通招标代理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有效提高监管效能。温州先行先试,为招投标市场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在统一的制度规则下,“代理码”可以跨行业、跨区域实践,直至全省、全国复制推广,助力全国招投标统一大市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