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用应用 > 典型案例 > 浙江省应用场景获奖案例 > 2022年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优秀案例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信用e+”项目

绍兴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是上虞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现有落户企业1402家,2021年工业产值达1463亿元。2018年经开区打造集安全、环保、应急于一体的综合智慧监管平台,已积累一定量的企业安全、环保、应急等公共基础数据。经开区一直在寻求进一步融合部门的公共数据,加快园区信用建设,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园区管理成本,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一、场景介绍

绍兴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去年确定承接全省数字化改革信用+园区治理试点,会同上虞区发改局积极推进试点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基础统筹、重点突破的原则建设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信用e+”应用,为全省信用数字化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应用以经开区企业为单位,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打造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管理服务系统,以一码通评、多跨互认、精准修复为准则,重点建设信用评价、信用应用、信用修复3个子场景,于20224月上线运行,并同步在浙里办浙政钉上线应用程序。

二、主要做法

(一)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上虞区信用e+”应用以浙江省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的综合性、重要性、公共性、可得性为原则进行设计,信用评价模型总分1000分,制定了6+15+36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一是综合性,因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是以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园区,坚持以企业发展为要,安环并重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多维度的信用领域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共信用、企业自律、平安建设等6项一级指标,分别占30%15%15%15%15%10%的权重,综合全面反应企业信用水平。二是重要性,在上述6项一级指标中,选取安全环保行政处罚、安全环保隐患报警处置、亩均产值税收等最能反应企业信用情况的代表性质作为二、三级指标。三是公共性和可得性,36项三级指标数据基本为发改、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机关部门可公开的、公共的企业数据和信息。

(二)数据归集结果共享。上虞区信用e+”应用以接口方式打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经开区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等三大平台,归集企业工商登记信息、行政处罚、安全生产标准化、平安创建一单一码30项数据。同时每月将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同步共享给上述三大平台,目前已完成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的评价结果共享贯通,已与绍兴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成接口对接,已进行数据归集反馈,预计10可以完成信用评价结果的共享,实现数据信息闭环和评价结果的三级贯通。

通过浙里办湾区信用程序供企业和公众查询信用评价结果。同时将信用评价纳入信息共享平台互通互用,企业信用分析报告推送至相关19个部门,实现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联合执法,发挥守信激励和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作用。

(三)信用评价结果分级。根据企业评价指标和权重进行设置,基于专家打分法结合业务逻辑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计分,将企业划分为优秀(绿码,A860)实际占比10.7%、良好(黄码,800A860)实际占比20.5%、中等(橙码,740A800)实际占比37.5%、较差(红码,680A740)实际占比25%、差(黑码,A680)实际占比6.3%五个等级。企业评价结果每周更新一次,综合动态反映园区企业信用水平,目前97%的企业得分在650—900分区间内,得分分布整体呈现正态分布。

三、应用领域及成效

4月份应用上线以来,经开区联合上虞区发改局积极推进在政府、金融、社会三大领域推广应用。将评价结果与园区社会治理、行政执法检查、企业评优评先、金融贷款服务、企业要素保障等相结合,让企业感受到信用建设的好处,享受信任式管理的红利,形成良性循环。应用上线以来企业信用平均得分上升4%,绿码企业上升3家,红黑码企业下降7家。

(一)以信用推进园区社会治理。在疫情防控领域,用信用压实企业防疫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动员职工开展疫苗接种与按期核酸检测,特别是涉及进口物料的一线员工、货运司机等重点管控人员。企业重点管控人员核酸按期检测率从70%提升到100%。企业员工疫苗接种人数增加15336人,接种率从91.1%上升至98.7%,加强针接种率75.8%提升至89.7%

(二)以信用引导执法力量配置。化工园区企业的监管检查是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存在重复监管,低效检查的问题。现实情况,园区后30%的企业产生了81%安全环保隐患,前70%的企业仅产生19%的安全环保隐患。依托企业信用评价,经开区改革传统地毯式的监管执法模式,合理调配执法力量。目前园区安全环保执法检查频次总体减少22%,相关化工企业的安全环保报警数量均有明显下降。以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比较,企业安全报警数量从一季度的116条降至二季度的56条,企业环保超标报警数量从一季度的36次降至二季度的21次。园区企业对安全和环保隐患的重视程度有明显提高,在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环保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有效缓解了应急和环保部门监管点多、面广、人少的困境。

(三)以信用推动企业金融服务。经开区协同发改局、金融办与上虞区农商行开展对接,拓展企业信用+金融服务等金融产品,为信用评价较优企业获得更多贷款额度,目前已帮助协调5家绿码企业获得贷款超2亿元。

)以信用优化园区要素分配。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促进能耗、排污权等指标要素精准高效分配已是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企业信用评价为经开区开展新项目入园提供信用体系支撑,让关键要素向优质企业倾斜,为经开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信用驱动。目前共为12家绿码企业争取污水排放权39万吨,能耗7.3万吨标煤。同时经开区计划每年度对绿码企业进行表彰并发放5万元奖金,激励企业诚实守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