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一、案例背景
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先行地,衢州市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后,给群众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大量的“放”却导致事中事后监管往往存在“真空”。为减轻企业监管负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衢州市结合数字政府建设新要求,以“有感服务、无感监管”为理念,上线服管融合一体应用,着力打造“一座企业违法违规率最低城市”。服管融合一体应用以“一码四端四色”为整体架构。“一码”是企业电子营业执照身份码,四端即4个不同用户端口,四色即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在“一码四端四色”架构基础上,创新推进了一系列监管及服务场景、模式创新。
二、主要做法
(一)信用四色码“多维应用”。创新推出企业信用风险管控“四色码”,以省公共信用分为基础,结合行业风险等级,依托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生成特定二维码。通过搭建“四色码”模型,对企业主体、员工、资质、信用等维度进行计算,结果自动展现蓝、绿、黄、红四种颜色二维码。“四色码”可应用不同场景和需求,企业通过扫码可查看企业自身信息,并通过企业码颜色,轻松获取企业违法违规、失信等情况。
(二)企业信用记录“一网修复”。率先建立了跨部门多平台网上信用“一键修复”机制。企业在线一次性提交信用修复申请,经业务主管部门和信用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修复条件的公示信息,企业可在线查看培训视频,在信用衢州、信用浙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网站上“一次申请,同步撤下”,精准助力企业重塑信用、发展新生。
(三)信用报告代替合规证明“一键开具”。针对企业上市、融资、招投标等过程中都需要开具合规证明这一高频事项,联合32个部门以信用报告代替企业合规证明,率先推行“一次申请,多部门同步办理、限时办结”模式,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用途个性化定制证明内容,最终材料加盖部门电子印章,实现跨区域、跨层级使用,全流程“零跑腿”“零材料”提交。
(四)信用承诺“ 一体闭环 ”。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设立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对信用高等级的企业实施信用承诺并开展非现场监管。同时,将81个告知承诺事项纳入承诺监管范畴,明确监管办法及规则。企业承诺后,承诺书通过信用衢州网站向社会公示,应用系统对承诺事项进行智能分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采用双随机抽查、现场核查、等四种方式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分类推至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为下一轮信用评价的基础,实现信用承诺闭环。
(五)金融预授信“ 线上直贷”。将市服管融合一体应用与“衢融通”平台打通,开发了金融贷款“预授信”模块,通过对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挖掘,搭建授信风险模型实验室,自动测算企业授信额度,企业通过平台“一键体检”功能可查看纯信用贷款额度,并通过平台实现“一键申贷”。
三、应用成效
(一)助企服务更精准。衢州市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不断创新信用助企服务新模式,解决了一系列经济运行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不断提高了信用建设服务支撑能力,逐步构建起了富有衢州特色的“信用+”应用新模式。如采用企业信用报告代替合规证明,更加便利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只需要线上提交1次申请,3天内可办结。自今年5月上线以来,已开具完成100多份信用报告,调用部门印章217次,出具时间平均为2天。
(二)政府监管更高效。依据信用水平、风险状况,对各类监管对象开展多维度抽查,全面推行“信用管”,信用风险等级低企业双随机抽查概率控制在10%左右,有效减少对信用状况良好企业的干扰,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截至10月,衢州市已在70多个领域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在双随机检查中引用信用规则率97.77%,排名位居全省第3,同时问题发现率提高8%。
(三)金融服务更便捷。通过归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并整合省公共信用评价结果信息、法人个人信用信息(信安分、失信信息)、企业金融风险信息(包括逾期企业数据库、逃废债企业数据库、公安失信名单、可疑账户数据库),构建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企业信用风险状况,为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了模型评价结果数据的查询服务,打造数据化、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新模式,有效打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平台累计发放贷信用贷款已达1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