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用应用 > 典型案例 > 新华信用杯优秀案例 > 第四届 “ 新华信用杯 ” 获奖案例
杭州市政府采购信用融资“高速路”持续提速升级

一、事件经过

2014年,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政府采购信用融资工作的试点要求,杭州市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率先启动该项工作,出台相应制度并征集首批合作银行。到2022年,已经成功打造四部门协作、十二家银行参与、三百余家企业获益的政府采购信用融资生态圈。

二、主要问题

面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惊涛骇浪”,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和经营困境。首先,中小微企业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较弱,增大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溢价。其次,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够标准和规范,银行难以准确评价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不对称也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最后,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具有规模小、频度高的特点,这就使得银行的尽职调查和事后监控操作成本明显上升,进而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更高。

三、创新举措

(一)围绕“两个理念”,完善信用融资建设

以“市场化”为核心,设计信用融资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行,银企自愿,风险可控,互惠共赢”的原则,既遵重市场规律,又最大程度利企惠企。为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明确除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担保外,银行原则上不要求供应商提供其他增信方式,使符合融资条件的企业大幅增加。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约定杭州政府采购信用融资利率不高于基准利率上浮10%,利率最低的银行以基准利率放贷,远低于市场一般利率。

以“便利化”为导向,打造信用融资平台。杭州市引入“互联网+”理念,搭建具有杭州特色的政府信用融资平台,畅通银企信息传递、实时掌握融资进度。所有中标供应商都可以通过融资平台向对应的收款银行发起融资申请,银行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办理。同时,银行在审批、放款、回款的整个过程中,将授信额度、放款情况、还款情况等信息通过系统反馈,为分析掌握融资工作提供依据。

(二)强化“三个联合”,形成部门间合力

信用融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外部需要政银企协同,内部也需要各部门合力推进,为此杭州市财政局通过“三联合”,形成融资工作共同推进机制。  

政策联合出台。2014年,杭州市财政局联合省银保监局、市金融办、市经信局出台了信用融资政策,2019年对原制度进行修订,四部门再次联合出台《杭州市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管理办法》。办法除确立融资工作机制以外,还对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为部门间持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业务联合推动。2019年杭州信用融资平台对接省银保监局的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中标供应商可以通过“浙里办”办理各项融资业务,进一步拓展了供应商的办理渠道,从“网上办”升级为“掌上办”。

考核联合实施。杭州将政府采购信用融资列入银行机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每年市财政局和市金融办共同对银行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三)出台“四大举措”,推动政银企深度融合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地实施,如何让银行“愿意推”、企业“愿意用”,让政策真正得到市场的认可,杭州市财政局在打破信息不对称,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上下足大功夫。一是在发出官方“好声音”。在杭州市政府采购网上开辟“中小企业信用融资”专栏,对各合作银行的服务方案,包括产品特点、融资利率、办理流程等进行详细展示。二是发挥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作用。将信用融资政策写入全市政府采购文件,包括在前附表进行政策简介,在采购文件最后单附融资流程宣传页。三是针对性告知融资机会。在每个项目发布中标、成交结果的同时,发送融资政策介绍短信给企业法人代表。四是实时推送潜在融资对象。在政府采购信用融资平台中,将已形成采购结果的项目信息,自动归集项目摘要推送给银行,并对已经签订合同的项目信息,推送个相应的收款银行,方便银行第一时间主动对接。

四、工作成效

近几年,杭州政府采购80%以上的项目在200万元以下,大部分参与采购活动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在100万元以下。这部分企业需求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渠道得到满足,而政府采购信用融资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为参与政府采购的中小企业免除了后顾之忧,较好解决了小额贷款的痛点。从融资对象上看,信用融资受惠企业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小微企业,所有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从融资金额上看,平均每笔融资金额82万元,最小仅为12万元,真正起到了面向小微、扶持小微的作用。

截至目前,杭州市有合作银行12家,合作范围和授信金额有望进一步增长,信用融资实际放款金额为4.78亿元,放款笔数476笔,均按要求时效完成放款,贷款利率不超过LPR+100个基点,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府采购供应商均为优质供应商,未发生违约等情况。

五、社会影响

随着市本级信用融资工作的平稳开展,杭州市也积极向区县推进,发挥政策乘数效应。2018年,杭州正式将“信用融资”列入财政绩效考核,专门召开融资工作推进会,把市本级的全套流程、操作模式向各区县共享,鼓励各区县在吸收本级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有区域特色的方式。2022年,全市已有12个区县出台本地政府采购信用融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