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湖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绿色企业融资需求对接难、绿色效益转化难等堵点痛点,开发“数智绿金”应用,实现绿色金融运行机制、服务流程、手段工具等全方位再造重塑,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用上线以来,累计注册企业5万余家,上线金融产品467款,授信企业3.9万余家,授信金额超4500亿元,带动全市绿色贷款年均增长45.8%,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27.7%。
一、改革背景
在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过程中,对接改革所需、企业所盼,系统梳理了四方面共性问题:一是绿色融资主体难以识别,企业绿色认定存在标准不统一、评价成本高、时效性差等问题;二是银企信息不对称,融资对接不够及时、精准,企业“融资难”与银行“获客难”等现象并存;三是外部性无法内部化,绿色企业和项目的环境效益难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收益,开展绿色投融资的市场驱动力不足;四是环境气候风险难以监测,企业环境污染、行政处罚等风险得不到及时监测,可能带来金融机构信贷风险。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构架。按照“统一数据底座、集成应用服务、多跨高效协同”的原则,结合绿色金融改革实际,谋划构建“1+4”总体架构,“1”是由金融专题库和数据中台组成数据引擎,集成ESG评价(ESG评价体系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企业评价标准,综合反映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企业经营评价等8个模型和26套算法;“4”是“绿色低碳智能画像、银企对接智能匹配、金融政策精准直达、金融风险智能预警”等4个子场景。
(二)拆解任务。围绕绿色金融发展需求,明确绿色低碳智能画像等4项一级任务,并逐项细化至12项二级任务、36项三级任务,涉及发展改革、经信、税务等20多个部门所需协同推进的重点业务。
(三)归集数据。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连通市级“信易贷”“政策‘一键兑’”等19个应用,全量归集政务数据、信用数据、金融业务数据、第三方数据等,为应用夯实数据底座。截至2022年底,共归集65个部门、包含3199个字段在内的108张数据库表,涉及相关数据4.27亿条。
(四)综合集成。 围绕构建“识别绿、服务绿、支持绿、跟踪绿”全流程绿色金融体系,主要建设4个子场景。一是识别绿。开发ESG评价功能模块,贯通“碳账户”“碳效码”应用,实现企业绿色低碳智能画像。目前,已为2.2万家企业开展ESG评价,评定绿色企业近7000家。二是服务绿。开发需求智能感知、服务智能派单、融资闭环管理模块,实现银企对接智能匹配。目前应用已入驻银行网点515家,3100多名客户经理提供实时在线服务。三是支持绿。开发政策申报、资料审核、资金兑现模块,实现金融政策精准直达。目前,为2468家企业发放政策补助9210万元。四是跟踪绿。开发企业环境气候风险监测、经营风险监测、金融风险推送模块,实现金融风险智能预警。目前,系统已对1万家家企业进行环境风险监测。
三、主要成效
一是创新绿色企业智能认定模式。发布全国首个融资主体绿色认定地方标准,依托ESG评价等算法模型,实现时效性指标动态掌握、周期性指标及时更新,推动绿色企业评价认定由“打分卡”模式迭代为“100%线上取数、100%自动化计算”模式,认定效率和质量有效提升。
二是重塑绿色发展政策服务体系。出台《绿色金融促进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促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碳中和”银行体系建设,明确绿色金融的财政支持、建立绿色融资担保制度。同时,通过创新“需求感知+智能派单”模式,对银企对接流程进行重塑,实现绿色金融由“统计绿色贷款”向“引导绿色转型”变革。
三是完善绿色金融风险防控制度。依托企业环境风险监测模型、经营风险监测模型,建立绿色金融风险早期干预机制,实现风险精准研判、问题快速处置、企业精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