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用杭州8月10日电(冯钰林)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之一,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温州地区生产总值约7585亿元,同比增长7.7%,经济总量在浙江排名第三。
信用如何推动温州经济发展?站在“信用温州”建设20周年的时间节点,温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何进展?8月8日召开的信用温州20周年大会暨“8·8诚信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给出了答案。
全力打造“信用温州”是教训、经验和感悟
五马街上,本土鞋店鳞次栉比。上世纪80年代,温州掀起皮鞋生产热潮,温州“质量立市、信用至上”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1999年,杭州武林门“打假保名牌”横幅下人头攒动,2000多双假冒温州鞋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不仅开启了温州产品从被瞧不起到受认可的传奇故事,更加点燃了20年来温州对质量的追求、对诚信的坚守。
“当温州从‘一品一镇’‘一村一市场’‘一乡一市场’的块状经济迈向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血缘、亲缘、族缘关系逐渐失去作用,因此建设现代社会信用体系从未如此重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
“全力打造‘信用温州’是历届温州市委市政府和广大温州人在市场经济风浪搏击中得来的教训、经验和感悟。”温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胜杰表示,20年来,全市上下不懈努力,温州重塑信用,建成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先后荣获“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守信激励创新奖”,2021年底,温州信用状况监测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刷新记录。
着力构建信用数字化供给和应用闭环
数字化改革既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也是一片需要攻坚克难的“试验田”。在全省数字化浪潮中,温州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完善公共信用基础设施、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交出高分答卷。
温州始终把信用数据作为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坚持数字化改革先行。早在2006年,温州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迈出信用数字化、信息化的第一步。经过迭代升级,目前已形成以市级平台为总枢纽,12个县(市、区)子平台为节点,“市县共建、全面覆盖”的一体化公共信用平台,实现全市企业法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户籍人口信用档案全覆盖,为信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根基打得牢,还要用得好。20年来,温州以信用惠民便企为落脚点,探索“信易贷”,创新推出温州个人诚信分“瓯江分”,发布信用借阅、信用旅游、信用购物等8大类应用场景,与嘉兴、金华、湖州等地建立诚信分互认、信用场景互通机制,为守信市民提供优惠便利的信用服务,促使市民关注自身信用,增强信用建设获得感。
据介绍,2012年金融改革以来,温州探索将传统民间信用转到建设现代信用上来,全面修复金融信用环境,全市银行贷款不良率从4.69%降至2022年6月末的0.62%,金融助企纾困服务实体经济更加有力。
努力打造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杆城市
“希望温州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围绕我省打造以‘两省两高地’为标志的‘信用浙江’升级版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信用‘531X’工程,在构建信用数字化服务体系、加快信用与浙江改革发展融合、树立‘诚信守法、守信践诺’诚信文化品牌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温州做强做大‘全省第三极’提供信用支撑。”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信用建设处处长朱永领寄语温州。
“信用建设要完善社会共治机制,强调治理主体和手段的多元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教授王伟建议,不仅需要政府引领,还需吸引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主体共同参与。同时容纳道德教化、制度规范、法律强制等手段,涵盖高、低强度和中性、柔性的治理机制。
在信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建议,一是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强化对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信用惩戒;二是大力发展信用融资,完善中小微企业征信、增信、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三是提高中小微企业诚信合规意识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四是大力发展信用服务行业;五是加强行业组织信用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学术委员会主任林钧跃建议温州率先启动“市场型城市信用体系”建设项目,为构建新模式打造“样板间”,同时将城市信用建设工作从智慧型和治理型向服务型推进。
“温州市将持续深化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把‘信用温州’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战略和关键举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努力打造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杆城市。”杨胜杰作出谋划,温州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构建信用数字化供给和应用闭环;以信用监管为重点,推动政府管理更有效、更精准;以共同富裕为导向,推动信用温州建设在“共富”道路上先行先试、凝练成果;以温州市个人诚信分“瓯江分”为抓手,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信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