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管家平台,探索以电子营业证照“企业身份码”作为电子亮照亮证通道,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四色码”管控机制,建设“一码四端(企业端、执法端、政务端、大众端)四入口(浙里办入口、浙政钉入口、互联网+监管入口、开放式入口)”应用场景,推动市场主体名下电子证照、许可、监管、档案等涉企信用信息体系化归集、展示、应用,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自治、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领域普及化应用,全面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体系化”电子证照运用空间环境。
主要做法:打造一码四端四色管控应用体系。一是构建涉企数据综合归集应用体系。依托电子营业执照为通道载体,对接10个系统22类数据,全面汇总涉企证照、档案、信用、许可、监管等专属数据信息,构建“一码四端四入口”涉企数据综合应用场景体系。二是构建四色管控应用体系。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企业主体、员工、资质、信用等维度进行分析描述,自动生成特定二维码,展现蓝码、绿码、黄码、红码四种颜色,直观展示企业信用情况。三是探索“多元共治”未来模式。“四端”用户分别配置专属通道、权限、功能,打造企业“扫码自治、证照随身”,公众“扫码查阅、消费互动”,执法人员“扫码执法、非现场监管”等新型场景,探索企业端与各许可证数字化改革场景多跨融合,大众端与扫码下单、点餐、评价、支付等商务需求相融合,逐步推动政府一元化管理转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共治的新格局。告知承诺监管的闭环处置。一是明确告知承诺监管办法。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出台《衢州市关于加强告知承诺制事项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办法》,对81个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监管办法及规则。二是归集公示告知承诺信息。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信用承诺管理系统,建立包括无证明事项及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在内的承诺库,归集企业承诺信息、履约信息,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唯一“身份码”关联信用主体信用记录,推动企业承诺事项、承诺信息向社会公示。三是告知承诺闭环处置。将归集的相关信用信息推送至市企业管家平台形成“处置库”, 企业管家平台将根据部门确定的告知承诺事项监管办法及规则(免于核查、双随机抽查、现场核查、非现场核查等四种方式),对承诺事项进行智能分类,对适用双随机抽查的设定抽查比例及检查表单;对适用现场核查的设定检查表单及是否需乡镇网格员协同核查;对适用非现场核查的设定企业上传的佐证材料模板等。对最终核查处置结果将以正常、待整改和承诺失信三类情形同步推至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联合奖惩,同时作为下一轮信用评价的基础,实现信用承诺闭环监管。通过告知承诺“信用+监管”闭环链的创新应用,衢州市在告知承诺事项上做到了放到位、管得住,形成以“管”促“放”的良性循环。
主要成效:推动场景多跨,推广涉企数据综合归集应用新模式,实现服务更精准。一是依托“企业端”,横向融合市级部门业务需求,纵向兼容各县(市、区)数字化改革成果,实现企业身份码、电子证照及许可证专区、企业档案、监管画像、管家提示、待办事项等13项管家服务,以及企业自治、网店地址维护、信用承诺修复、社会评价管理、授权管理等11项自主功能的联动多跨,打造个性化、专属化、定制式“企业空间”,实现企业“风险自知、安全自查、管理自治、隐患自改”。探索政企共治,系统推行非现场监管新模式,实现监管更高效。一是企业自治。根据部门派发的自查任务,企业按时自查并合格的,列入可信名单,实现“非现场监管”;未按时自查或自查不合格的,及时将信息推送执法端,由执法人员限期上门核查。目前已上线气象、消防、交通、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10个部门 45个自查事项,下发5.2万条自查任务。二是部门监管。创新电子营业执照“企业身份码”“蓝、绿、黄、红”四色码管控机制。蓝色代表已准入准营、经营状态优异;绿色代表已准入准营、经营状态一般;黄色代表已准入但未完全准营,经营较差或存在待办许可事项或轻微提示预警情形;红色代表已准入但未准营,严重经营异常、存在禁止许可事项或严重警示事项。执法人员可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快速扫码定位企业,了解掌握其最新状态、社会评价、其他部门反馈异常情况,有针对性开展现场检查。三是大众监督。推动在经营场所电子亮照亮证,逐步取代满墙张贴式的纸质亮照亮证模式,并逐步融合各许可证数字化改革成果,实现各许可场景的“专区、专查、专治”。例如融合的食品经营许可改革成果,消费者在餐厅堂食消费时,可通过大众端点击“明厨亮灶”跳转进入食品专区,查看后台监控视频、消毒、食材等情况,放心在餐厅就餐、用餐后再评价,与“浙江外卖在线”场景互补。同时,当政务端后台检测到多位消费者都评价该餐厅卫生、环境、价格等方面问题时,系统将自动预警,由执法人员上门核查,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