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用应用 > 典型案例 > 新华信用杯优秀案例 > 第三届 “ 新华信用杯 ” 获奖案例
衢州市构建“134N”智慧治理模式 推动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

一、项目内容

衢州市深入推进信用浙江建设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突出“正向激励”“反向惩戒”“信用修复”并重,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衢州市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创推 “134N”智慧治理模式(“1”指以信安分,“3”指“衢州信用码”三色管理,“4”指“政企通”“邻礼通”“村情通”三个具有衢州特色的基层治理平台和行政审批平台,“N”指多个应用场景),将“信用码”嵌入司法执行,破解司法执行难。

该机制以“信安分”为基础,将人民法院案件当事人信用信息对接“政企通”“邻礼通”“村情通”基层治理平台和行政审批平台,根据自动履行、强制执行、拒不执行等各阶段流程情况,并结合衢州“信用码”三色管理,进行分层赋值、区别应用,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助力源头解决执行难。

该机制具有五个方面的特色和优势:1.智慧赋能,实现信用信息 “数据跑”“信息通”“码上行”。 2.分层管理,对当事人信用评价分层管理,引导自动履行。3.拓展整合,将自动履行、强制执行、失信等信息通过信用渠道嵌入各领域,实现联合奖惩机制拓展、整合。4.双向引导,强化社会激励、行政激励、信贷扶持、舆论激励等措施,形成“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5.场景扩容,通过强化衢州“信用码”的触角延伸,突破旧有界限,逐步向生产生活领域拓展。

二、制度突破价值

(一)运行基础——司法信用信息的细化

传统的联合奖惩模式中,人民法院仅能推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信息,对当事人的奖惩处于“零和”状态,不利于激励当事人自动履行。“134N”模式则根据主体诉讼阶段自动履行、执行阶段履行完毕、执行阶段主动配合、抗拒执行等全流程信息细化分层赋值、区别应用。探索增加信用评价司法赋值权重,建立以生效裁判履行情况为主要要素的司法信用数据库,推动对当事人自动履行、强制执行、拒不执行信用评价分层管理。

(二)推进渠道——信用码三色管理

人民法院将当事人信用信息推送给信用主管部门后,信用主管部门抓取分类信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加、扣减诚信“信安分”。然后根据不同分值,将衢州“信用码”分为蓝码、绿码和黄码,信安分≥875分的为蓝码,代表信用状况优秀。信安分≥860分的为绿码,代表信用状况良好。信安分<860分的为黄码,代表信用状况有待改善。

“三色码”作为信用激励的区间段标准,对应不同的激励措施,信用层级越高可以享受到的激励措施越多,黄码不能享受各种激励性措施,进而实现信用分级分层管理。同时通过信用码的应用与关联,使自动履行的当事人获得更好的社会信用评价,不断形成正向激励的新风尚。

(三)效用发挥——实现N个信用应用场景的拓展

目前,衢州“信安分”分“普惠”与“特惠”设置激励分值,达到相应分值,即可享受相关激励。普惠措施中,对于占市民人口大多数的信安分达到860分的,可以享受收费停车场九折优惠、免押金办理公交卡、图书卡等优惠;“特惠制”信安分达到875分,可以享受政府公共收费停车场每月3次免费停车、住院免押金及先出院再缴费、无担保信用贷款、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增加10万额度优惠、子女便利入学市府办《关于贯彻落实新型居住证制度的通知》规定“蓝码”可加居住证积分30分,其子女可享受优先安排入学,近期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报名中,就有2423人申请居住证积分应用,其中有113人因信用蓝码而获得了30分的加分)等形式的激励。不守信行为将会影响信安分,并影响相关享受相关激励措施。

(四)功能倍增——三通一平台

“三通一平台”是具有衢州特色的联合奖惩措施落地的效果倍增器。“三通”是三个具有衢州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平台,其中,政企通为衢州市服务企业的统集成大平台,涉及企业的政策查找、政策兑现、融资信贷、招工项目、信用情况等均可通过此平台办理;“邻礼通”是小区公共事务管理服务平台,村情通是村务服务平台,涉及物业管理、邻里生活、共商共建、网格党务等诸多模块事务,现已在全市全面推广。

邻礼通”平台已设置“网上法院”模块,便于当事人的涉诉涉执事项办理,也为精准曝光提供技术基础。将信用信息作为实行告知承诺制及政府项目招投标、实施财政性资金扶持项目和政府采购方面的重要参考。在贷款授信额度和利率等方面对诚信履行者给予相应优惠。同时将自动履行信息推送到政府行政管理及公共服务相关部门,推动落实《衢州市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措施参考清单》系列激励措施。

(五)原则要求——正反并重

突出“正向激励”“反向惩戒”“信用修复”并重。提高自动履行当事人信用评级,持续对失信被执行人开展行政审批、日常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全方位联合惩戒。逐步拓展全市酒店住宿、景点旅游、高档餐饮、奢侈品消费等领域信息与信用信息的协同应用。对以执行和解、提供担保、如实报告财产等方式积极配合执行、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审慎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给予一至三个月的执行强制措施宽限期。主动对破产重整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放宽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的限制。

三、实施效果

1.提高自动履行当事人信用评级,在51家审批部门及诚信企业评定、各行各业信用信息采集中给予肯定。2.对23996名失信被执行人实行“一票否决”,采取信用评价黄码“亮码”警告。3.政府行政审批平台已完成核查、反馈73万余人次,形成激励案例8354件,惩戒案例6626件。4.对3168名履行完毕的被执行人,及时更新信息,将其因失信造成的信用黄码升级为绿码。5市中院执行局联合市营商办开展企业信用修复专项活动,组织全市两级法院对2015年以来的破产重整案件进行梳理,着重排查已经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以外的方式报结,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仍处于发布中的涉企执行案件,查询失信信息的纳入法院和案号,共排查出企业43家,其中破产企业26家。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用修复企业“白名单”,及时共享至市营商办等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依法取消对名单上企业的联合信用惩戒,确保该类信息及时接入政府“政企通”平台,保障政府社会保险费用返还、专项再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惠及该类企业,放宽限制,支持其加入衢州“信用码联盟”享受各项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