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020年以来,浙江省丽水市紧扣“生态信用领跑者城市”定位,在全国创新探索生态信用制度体系,以企业、行政村等为信用评价主体,以特色应用融合拓展深化为核心,创新“互联网+”“生态信用+”应用场景,以信用智治探索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径,拓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领域,为打造“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贡献信用力量提供了“丽水思路”。
一、全国首创“生态信用”制度体系,构建“绿色守信”新维度。建立生态信用行为“正面+负面”清单体系,聚焦企业、行政村等主体梳理形成AAA-D级不同档次量化评分制度。2020年4月15日,《丽水市生态信用行为正负面清单(试行)》正式印发,列出“生态信用积分正负面事项清单”。其中,正面清单涵盖生态保护、生态经营、绿色生活、生态文化、社会责任五个维度的12个正向激励事项,负面清单明确了生态保护、生态经营、绿色生活、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10个负面事项,两者互相补充,为信用模型的变量选取和权重分配明晰了界限。在此基础上,以激励为导向,出台《丽水市企业生态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丽水市生态信用村评定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信用力量,强化市场主体和基层村集体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自觉。
二、数字赋能企业生态信用“应用链”,探索“绿色监管”新模式。将市场主体生态信用信息与相关部门业务系统按需共享,全环节应用,运用生态信用大数据分析推动形成数字化信用监管协同机制,提升生态执法监管效能,引导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一是绘制数字监管“信用画像”。建立企业生态信用“数据池”和主体生态信用档案,明确企业生态信用评价范围,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营、社会责任、一票否决项四个维度22个指标细项构建企业生态信用评分模型。通过系统跑分,约12000家企业参评生态信用企业,归集到生态行政处罚、食品安全不良信息、环境违法信息等负面数据44382条。二是构建信用分级“激励模型”。对生态守信企业予以正向激励,在税收优惠、专项资金补助、“双随机”抽查、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开辟环保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对符合条件的环评审批依法依规实行承诺制。三是开发信用联动“执法场景”。联通污染源企业“数据池”和环境物联感知监测网络,构建由前端多方感知到大数据分析预警报警引擎,形成生态信用分级监管智能“预警—执法—反馈”流程闭环。依托“花园云”开展全流程跟踪监管和可视化协同管理,有机结对生态环境领域失信主体,使其在融资贷款、政府补贴、政府奖励等方面处处受限,有效提升环境处罚威慑力。建立产业负面清单、全域两禁等机制,与协同智慧系统联动,构建“事件触发-业务协同-职能处置-结果反馈-效能晾晒-信用联动”的数字化、全链条、闭环式生态数字治理新模式。2020年全市在线监管入库的270家排污企业,累计异常预警729起,触动现场执法213起。其中,涉水污染事件104起,涉气污染事件109起。
三、充实丰富基层生态信用“工具箱”,开拓“绿色治理”新路径。行政村作为行政区划的最小单元,是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直接相关的基层组织,通过在基层乡镇、行政村进行生态信用试点建设,开展生态信用村评定,有效促进农村居民自觉履行生态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提升农村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质量。
一是“信用载体”组织联合生态“保护者”。实行基层治理多元化生态信用评价机制,形成市域信用治理“大循环”和基层信用治理“微循环”。村民通过植树造林、五水共治、移风易俗等环境保护行为可获得镇(乡)、村级“生态信用积分”,通过村民自治组织评定,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纳入生态信用评分范畴,弘扬乡村生态信用文化。如景宁大均乡结合基层治理实际,制定农户生态行为正负面清单,并以此为据开展生态信用评级,将信用评级应用于“两贷一站”撬动金融杠杆,让生态信用有价可询。二是“积分兑换”引导发展生态“受益者”。创新村级信用变现“微循环”载体,通过“绿币”攒“金子”的“绿色信用”理念鼓励居民积极开展绿色生活、赋予绿色行为可量化的价值。如云和雾溪乡建立“两山兑”门店,村民可用生态信用分兑换纸巾、肥皂、脸盆等生活用品,已累计兑换实物价值72000余元;开展“生态跑步鸡”项目低收入农户可通过积分兑换,零现金认养“生态跑步鸡”;实施“两山树”工程实现爱心认领5129株,认领金额达6万余元。三是“金融赋能”催生更多生态“建设者”。聚焦农村金融信贷改革创新,打造农村区域“数字信用地图”,动态导航金融机构高质量精准投放信贷资源。以行政村和乡镇为单位,分析区域农户的信用分布状况,评出AAA、AA、A三个区域等级,并按照“整体批发 集中授信”形式进行集中授信,实施差别化信贷优惠政策。着眼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创新推出“生态贷”“两山贷”等系列金融产品,对生态产品总值收益权、林权等生态产权进行价值量化并实现金融“变现”,目前共有24家金融机构开办“两山贷”业务,占比71%,累计发放“两山贷”9.17亿元,惠及农户10257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