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用应用 > 典型案例 > 浙江省应用场景获奖案例 > 2020年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示范案例
宁波口岸领域信用应用监管场景

一、场景介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全球供应链产业格局,我国外贸出口量激增,导致集装箱缺箱情况严重、运价飙升,急需通过信用管理手段去规范信息不透明的市场。宁波口岸领域信用应用监管场景结合政务与市场信息,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波市2000余家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实施动态分析监测,为行业分类分级监管提供重要依据。在浙江省、宁波市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本场景自建设以来得到了中央文明办贺懋燮组长、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章政教授等相关领导、专家的肯定。2018年,作为浙江省“诚信建设万里行”专题案例在浙江日报上刊登。

二、主要做法

宁波市口岸办联合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委托宁波航交所建设涵盖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船舶代理、报关报检、仓储堆场和航运企业等口岸领域企业的信用管理平台。口岸领域企业信用体系整体架构包含基于企业信用评价系统的数据采集层,依托行业信用管理系统的数据整合层以及涵盖政务、行业、金融三方面的数据应用层,总体打造一个平台、两类系统、多个指标、多个应用的口岸领域企业信用体系,协同各政务部门、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共同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平台总体规划

(一)推进信用信息归集

宁波口岸领域企业信用数据通过数据互联互通、企业自主申报两种方式进行归集。其中浙江省公共信用评价信息通过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获取;企业历史信用、行政处罚信息则通过宁波市数据共享平台获取;口岸监管部门数据则通过海关总署信用平台、浙江省边检总站信息平台获取;企业经营情况、企业荣誉信息由企业申报填写。平台根据信用评价指标对相关企业进行评价,并将评价成果对企业、政府以及金融机构进行输出应用。

(二)构建信用评价模型

宁波市口岸领域企业信用评价实行千分制。企业基本信息、经营信息项为350分,加分及扣分项基本分为450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信息为200分,总分为1000分。得分最高为1200分,最低不设限,在总分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得出最终评分。信用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差,分别用A、B、C、D、E表示,相关评价模型架构如图2所示。2018、2019、2020年评价企业数量分别为1346家、1848和2147家。

图2 评价指标模型架构

(三)推进信用评价结果共享

宁波口岸领域企业信用数据系统已实现与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批量定制查询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的功能,填补了原有信用评价体系中省级政务公共信用数据内容的空白。系统后台根据返回的信用信息判断主体信用状况,并向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反馈系统信用评价成果。

(四)保障工作实施推进

宁波市口岸办联合宁波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宁波市商务局、宁波市税务局、宁波海关、宁波海事局、浙江边检总站宁波指挥部等有关单位,协同行业协会、第三方信用机构共同参与,成立宁波市口岸领域信用建设工作小组,共同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基于已开发完成的信用管理平台以及所积累企业信用数据,可为企业信用数据、成果应用提供基于风险评估、历史信用等各个维度的信用服务支撑。

三、应用成效

(一)开展扶优限劣。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在信用示范企业评选或上报过程中将评价成果作为评选依据之一。浙江中外运、港东南物流等10家信用A类企业被评为浙江省信用示范企业,简运报关、兴港船代等33家信用A类企业被评为宁波市信用示范企业。宁波市口岸办联合行业相关单位对D类、E类企业在业务经营、授信融资、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推动行业协会对违规机构会员和个人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惩戒措施。

(二)提高监管效率。宁波市口岸办协同各口岸监督管理机关开展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协调推进信用评价A类、B类企业海关、边检、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对接海关推进国家“放管服”改革,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原则要求,推进查验免收费措施切实落地,向856家信用评价A类、B类推广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模式,非布控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在失信联合惩戒方面,针对79家D、E类高风险企业或失信企业,提高查验率或监管频次,把有限的监管资源进行精准投入。

(三)支撑业务决策。宁波市口岸办与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每年发布的口岸领域企业信用评价成果清单,成为企业之间交易的重要参照指标。其中,同为信用A类企业的宁波市简运报关有限公司、宁波天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通过该清单牵线,双方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并作为“诚信万里行”典型案例在浙江日报上刊登。宁波口岸领域企业信用管理平台逐步受到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关注,温州华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通过该平台查询货运代理企业信用等级、经营状况以及船公司直接订舱权,最终与宁波港东南物流、亚细亚集装箱运输以及申洋物流3家A类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四)提升服务能力。鉴于口岸领域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宁波航交所协同物贸汇、启运网、海恒蓝等航运电商平台及通商银行、东海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开展信用信息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实现银企融资供求对接为核心,构建“信用+数据+金融”业务闭环模式,推出“海运贷”等金融服务产品。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将作为企业授信参考依据,助力航运金融服务升级。2021年度平台首次将企业操作配合度与信用评价成果相关联,实现行业企业服务质量水平可量化评价,并与相关方业务决策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