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万里行 浙江在行动】浙江衢州:信用招投标应用成效显著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应用信用报告,进一步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的质效,推动市场主体珍视信用,优化招投标市场环境。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应用信用报告,通过引用浙江省公共信用、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数据以及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数据,实现招标投标、合同履行、工程监管、业主评价等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交换、整合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的质效,推动市场主体珍视信用,优化招投标市场环境。

据介绍,衢州根据市场主体投标履约意愿、能力和行为表现,制订了动静结合的“5+30+48”三级跨部门、跨领域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第三方信用和公共信用,侧重于反应企业注册、规模资产资质等相对静态的信息;新增行业监管指标直接从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系统获取招投标行为、业主评价、合同履行、“红黑榜”评比、日常监管、检查通报等信息,侧重于反应企业的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行为。

目前,市场主体库内的所有企业信用信息全面公开,信用招投标也已实现电子化操作,招标人“一键设置评分标准”,投标人“一键获取信用报告”,评标系统“一键验证自动打分”,简化信用应用、评审程序,减少人工干预,节约时间成本。同时,评标系统实时连接浙江省信用信息平台,获取投标人失信被执行人及招投标黑名单信息。有失信行为的投标人招投标活动被限制,浑水摸鱼的投机行为更容易被发现。

在保障投标人权益方面,投标人对第三方信用报告可在线提出异议,评价方应在收到异议扣10个工作日答复;被评价方对答复还有异议的,市监管办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信用主管部门进行核实调查,并将核查结果反馈异议人。鉴于交易的稳定性,异议期间,不影响第三方信用报告的效力。

对于投标人伪造信用报告参与投标、涉嫌弄虚作假的,则依法记入招投标不良行为,并进行公示,纳入信用报告扣分项。公共信用的应用结果以及招投标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失信行为,反馈至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监管闭环,深化公共信用应用。

信用报告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从业主体对信用的关注度,进一步重视信用在招投标活动中的重要影响,从结果来看,信用高的企业中标比例更高,更容易中标,呈现良好的诚信导向效果。截至2021年5月底,衢州市交易平台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的项目累计127个,项目金额约39.88亿元,117家B级以上企业成为中标人,数量占比92.13%,中标金额合计38.68亿元,金额占比96.99%。

同时,投标企业的信用报告由衢州市政府出资购买,投标人可免费使用,有效减轻了投标人的负担。截至2021年5月底,累计2018家衢州市投标人库内企业生成信用报告,连续更新三个季度,合计生成信用报告8724家/次,按信用报告市场价3000元/家计算,为市场主体节约资金600多万元。

(来源:新华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