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用动态 > 省外动态
2018年全国守信激励创新与服务交流会召开

浙江省图书馆整合省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社会信用体系,依托互联网,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产品,打破时间、空间局限,为读者免费提供新型的“信用借阅”服务。读者可在网络借阅平台“点单”选书,公共图书馆以快递方式送达,读者可在省内各地公共图书馆就近还书,也可用快递方式还书。“信用借阅”颠覆了传统的图书借还形式,大大方便群众享受图书馆服务,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得到了读者的赞同、专家的肯定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好评。自2018年4月推行“信用借阅”以来,全省87个公共图书馆开通信用办证;“信阅”平台点击量 388.9万次,来自省内11个地市,89个县(区)的读者和全国26个省(市)读者从“信阅”平台借阅图书,外借图书11.65万册次。主要做法是:

一、借力信用,激发潜在需求

针对各地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地域性强、标准不一、限制条件多这一状况,我省经大数据分析研究和实践探索,推进城乡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制度统一。浙江图书馆率先以550分芝麻信用分替代押金,推出免借阅证、免逾期费,借阅册数从12册升到20册,借阅期限从45天升到60天等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并向全省推广,真正实现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进一步吸引群众获取图书馆服务。推行“信用借阅”服务,公共图书馆与用户间建立了新型的平等、互信关系,图书馆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互通,打破省市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让读者享受无差别服务,省市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平台共用、资金共享、服务无边界。公共文化基础薄弱地区可借助“信阅”平台获得优质资源,补短板提质量,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2018年4月至今,全省公共图书馆新开通信用借阅帐号75.76万个。

二、“馆”“店”融合,增加有效供给

我省盘活整合公共图书馆资源,融合图书供应商资源,拓宽服务边界,丰富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产品,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鼓励公共图书馆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一批特殊群体需求,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优化借阅流程,将传统的“购-藏-借”变革为“借-购-藏”,推广实施“你选书,我买单”服务,把图书资源采购权交给群众,让读者在新华书店就能借到最新上市的图书。协调省市公共图书馆建立全省网借中心,引入支付宝、京东、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等第三方合作机构,增加服务供给内容,可供读者借阅的新书达 50余万种。今年1月,浙江图书馆又精选100万册馆藏图书纳入“信用借阅”资源库,使馆藏资源突破地域限制,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国群众,提升服务效能。

三、精准服务,创新供给方式

省市公共图书馆借助互联网+技术,破除体制障碍,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延伸下沉和提质扩容,为读者提供精准化、便利化服务,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形式,改变了群众只能到图书馆里方可借阅图书的传统方式,读者可通过网站、支付宝、微信等平台,类似于在“淘宝网”购物“下单”,足不出户,便可借到想看的图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这种新型的借阅方式,有较好的便利性和体验感,使图书资源真正“活”起来、“用”起来,深受读者欢迎。今年1月份浙江图书馆面向全国推出以来,来自北京、上海、云南、黑龙江、甘肃等26个省(市)的读者从浙江图书馆“信阅”平台借走了1.5万余册各类图书;浙江图书馆“信阅”平台多次发生借书“秒杀”现象,曾在8秒内一天的借阅额被“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