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用应用 > 典型案例 > 新华信用杯优秀案例 > 第五届 “ 新华信用杯 ” 获奖案例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助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政务诚信建设是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构筑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浙江省把政务诚信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引领性工程,推动各地各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开展依法行政、惠企便民等创新探索,为浙江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一、事件经过

浙江政务诚信建设起步较早。2007年,《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印发实施,明确要求培育政府等三大主体信用;201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聚焦政府机构等5类主体,构建公共信用指标体系、信用综合监管责任体系、公共信用评价及信用联合奖惩体系3大体系等的信用“531X”工程,浙江政务诚信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今年,浙江提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印发《关于全面建设信用“531X”工程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意见》,通过提升政务诚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二、主要问题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既是重要的信用主体,又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推动者和监管者。然而,“新官不理旧账”“击鼓传花”等政务失信行为屡被曝光,部分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足,决策的透明度尚需提高。政府对市场秩序监管“越位”“错位”与“缺位”“扰民”现象同时存在。

三、创新举措

(一)加大政务诚信建设顶层设计,促进政府公信力提升。加强制度保障,一是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在全省40个领域使用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证明,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二是印发《关于全面建设信用“531X”工程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意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政务环境优化提升深度融合。三是连续4版迭代《政府机构公共信用评价》,加强评价的精准性,从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守信践诺、履职成效等五个维度构建政务诚信评价标准体系,对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公共信用开展评价。四是新增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印发《浙江省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指引》,是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指引。

(二)创新开展政务服务领域信用应用,助推勤政高效水平提升。将信用指标纳入《浙江省营商环境“无感监测”体系S3版》,加强政务诚信度的考核力度,提升监测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在全国率先建成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将公共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审批服务、行政监管、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及其它政务服务的重要参考,推动政府优化行政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创新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如审批服务领域开展信用核查,通过对守信主体减程序减材料,加快或容缺办理;行政监管领域重塑“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流程,根据主体信用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级监管。探索开展政府合同履约全流程闭环监管新模式,助力政府履约践诺水平不断提升。

(三)强化政务诚信信息归集力度,实现政务合同履约信息有效归集。推动衢州市探索政府合同履约全流程闭环监管新模式高质量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开发建设了合同履约监管系统,打造政府合同事前风险防范、事中履约检查、事后履约监管闭环新模式,通过建立履约信息归集、预警、销号机制,解决数据分散、监管真空、预警滞后等痛点问题,提升政府公信力

四、工作成效

(一)政务诚信建设标准初步建立。在政府公共信用评价基础上,《社会信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实施,包含政府公共信用评价的《公共信用评价规范》已通过专家评审,政务诚信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有效提升政府诚信水平,实现了对政务诚信建设的标准化引领和支撑,为全国政务诚信建设提供浙江样板。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已上线,在全省26个试点开展应用,为运用信用手段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更加完善。目前全省39个省级部门58个重点领域开展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现重点部门覆盖100%双随机、一公开行政监管信用关联率达到95.06%,问题检出率38.92%,提升15个百分点

(三)有效推动政府合同履约。截至目前,试点衢州依托信用平台已累计归集合同信息40694条,2021年以来签订合同2721条,其中已履约1112条,履约中1566条,发送预警信息985条,助推268个逾期合同完成履约。

五、社会影响

20238月,我省11个地级市全部获评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实现地级市全覆盖的省份。浙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并加速转化为发展成果的生动显现。浙江政务诚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打造“最讲信用的省份”。